主持人:
重慶日報記者 張 莎 龍丹梅 吳 剛 鄭三波 楊永芹
嘉賓:
市交通局黨委書記、局長 許仁安
重慶市水利局黨組書記、局長 張學鋒
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、副主任 米本家
重慶高速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 滕英明
1月28日召開的重慶市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作推進大會(以下簡稱“推進大會”)提出,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,實現基礎設施能級大幅躍升。要提速建設現代基礎設施網絡,建設國際性的綜合交通樞紐,構建多元化的現代能源保障體系,建立可持續的現代水利工程體系。
成渝互聯互通,基礎必須先行。如何抓緊謀劃推進一批引領性、牽引性、帶動性強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,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強大支撐?1月31日,重慶日報邀請相關市級部門負責人參加“重報圓桌會”,看看他們如何謀劃推進。
促新開、抓在建、強儲備,統籌推動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提速提質提效
基礎設施是唱好“雙城記”的重要支撐。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、副主任米本家表示,按照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作推進大會要求,市發展改革委將從三個方面來推動基礎設施能級大幅提升。
首先,正在建設的項目要加快建設,年內計劃開工的項目要加快前期工作,爭取盡早開工。一是綜合交通,新開工渝宜高速鐵路、重慶站改造、成渝高速公路原路加寬等項目,加快建設成渝中線、重慶至昆明、西安至重慶等高速鐵路,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及第四跑道、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、重慶至赤水至敘永高速公路等項目,完工江津至瀘州北線等高速公路。二是城市交通,新開工軌道交通7號線一期、17號線一期、市郊鐵路中心城區至永川線、寶山大橋、鹿角隧道等項目,加快建設軌道交通15號線、市郊鐵路璧山至銅梁線、白市驛隧道等項目,完工軌道交通5號線一期南段、18號線等項目。三是能源電力,新開工合川雙槐電廠三期、哈密至重慶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等項目,加快建設豐都栗子灣、云陽建全抽水蓄能電站、川渝特高壓交流工程、中石化和中石油頁巖氣開采等項目。四是水利設施,全面開工藻渡、向陽大型水庫等項目,加快建設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、跳磴水庫以及防洪護岸等工程。
其次,要前瞻性謀劃一批具有標志性、引領性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,提前作好儲備,條件成熟馬上就開工,切實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。為此,我市將做好國家各類政策和資金的對接爭取和承接準備,適時開展“十五五”重大項目謀劃研究。系統開展渝貴高鐵等出渝大通道謀劃,藏電入渝、西北電入渝、川渝東北一體化水資源配置工程等項目研究論證,應急物資儲備等重大設施的策劃生成。年度中,我市還將結合“十四五”規劃中期評估,會同相關部門及時完善補充一批建設需求迫切的重大項目,納入“十四五”期開展前期研究。
“同時,以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為抓手帶動提升基礎設施能級,強化要素配置、優化管理手段是關鍵。這些方面,我們也作了一些安排?!泵妆炯医榻B,比如我市將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,強化項目庫和資金池、資源要素池、資產池的“一庫三池”統籌匹配。一是多渠道統籌資金保障,加強市級政府投資統籌,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、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中央資金爭取力度,協調強化政策性金融資源投入。二是創新推廣投融資模式,積極推廣PPP、TOD等投融資模式,更好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投資建設。三是積極盤活市級存量資產,加快推動產業園區、保障性租賃住房等重點領域基礎設施REITs上市發行,形成良性循環。四是強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,加快投資領域數字化變革,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。
著力推動成渝地區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,加快形成4個“1小時交通圈”
交通是現代化的開路先鋒,是經濟的脈絡和文明的紐帶。市交通局黨委書記、局長許仁安表示,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》明確提出“構建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”。圍繞這個目標,全市交通系統始終堅持雙核引領、區域聯動,著力推動成渝地區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,加快建設高水平交通強市,加快形成4個“1小時交通圈”,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,努力在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建設中做好先行、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當好先鋒。
4個“1小時交通圈”即著力構建成渝雙核超大城市之間1小時通達、成渝雙核至周邊主要城市1小時通達、成渝地區相鄰城市1小時通達、成渝主城都市區1小時通勤。
許仁安表示,要推動成渝地區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,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,今后我市交通部門主要從以下五方面發力——
一是著眼“四網融合”,共建軌道上的經濟圈。提速構建“米”字型高鐵網,促進高鐵與干線鐵路等融合發展,更好實現1小時成渝雙核直連,加快實現3小時毗鄰省會互通、6小時北上廣深通達,持續提升雙核發展能級。
二是著眼加密加寬,完善雙城經濟圈公路網絡。我市將加快建設“三環十八射多聯線”高速公路網,推動毗鄰地區公路互聯互通,推動川渝聯動發展和“一區兩群”協調發展。
三是著眼協同聯動,共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。以重慶港為核心,瀘州及宜賓港等為骨干,構建現代化航道體系和港口集群。
四是著眼鏈接國際,打造國際航空門戶樞紐。川渝兩省市交通部門將合力打造輻射全球的世界級機場群,加快實現“市內雙樞紐協同、成渝四大機場聯動”格局。
五是著眼品質出行,提升運輸管理能力水平。我市將積極推進交通運輸服務一體化,構建便捷舒適、優質高效的綜合運輸服務體系。今年我市將積極完善川渝共建、聯合執法、川渝通辦等合作機制,鞏固完善跨省公交、同城公交開行成果,優化公交軌道“1小時內”免費換乘等優惠政策,深化交旅、交郵等融合發展,加快打造數字交通、綠色交通,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群眾。
推動高速路網“加密”、航道體系“提質”、交通運輸“減碳”、運行管理“增智”
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推進建設三年以來,在川渝兩地政企緊密聯手、協同發力下,川渝兩省市間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通道已達20條,其中成渝雙核間直連高速大通道4條,車流量、貨運量持續攀升,“人享其行、物暢其流”初步實現,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重慶高速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滕英明表示,重慶高速集團作為全市交通建設的主力軍,理應在唱好“雙城記”、共建經濟圈上爭當先鋒,努力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作出新貢獻,展現新作為。
一是推動高速路網“加密”。加快推進成渝改擴建、墊豐武、梁平至開江、萬州至達州等項目,積極跟進渝遂改擴建、永川至自貢、渝北經長壽至鄰水等新項目,努力提升兩大都市圈城市集群互聯互通水平。
二是推動航道體系“提質”。健全完善以長江干線為主通道、重要支流為骨架的航道網絡,加快推進利澤航運樞紐、雙江航電樞紐、白馬航電樞紐、渠江航道整治工程等一批水運項目,共同提升長江上游航運中心服務水平,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水運一體化發展。
三是推動交通運輸“減碳”。以“成渝電走廊暨換電重卡項目”建設為契機,加快完善充換電基礎設施網絡,積極探索交通與能源融合發展新模式,打造成渝新能源物流干線,努力構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現代交通物流體系。
四是推動運行管理“增智”。在智慧高速成功試點的基礎上,與蜀道集團聯合打造成渝擴能智慧高速,形成標準一致,管理協同和服務一體的省際智行走廊,努力構建高質量、高標準的區域性智慧高速公路網。
加快建立可持續的現代水利工程體系,為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水利支撐
基礎設施能級大幅躍升離不開建立可持續的現代水利工程體系。對此,重慶市水利局黨組書記、局長張學鋒表示,重慶水利系統將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涉水任務作為“一號工程”,立足流域整體和水資源空間均衡配置,統籌水災害防御、水資源調配、水生態保護等功能,大力實施“一核兩網·百庫千川”水利行動和水利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,加快建立以現代化重慶水網為基礎的可持續現代水利工程體系。
具體將從四個方面著力——
一是加快構建現代化重慶水網,著力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。主城都市區水網“南北并行”,即在長江以北以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和長征渠為雙主軸,長江以南以渝南水資源配置工程為骨干。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水網依托重慶中部片區水資源配置工程,以“城口水塔”和“開州水塔”為雙源,逐步形成以水庫為主、江河提水工程為輔的“雙源聯動”水資源配置網絡。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水網以平邑水庫等為重要節點,構建互聯共濟的組團式、區域性水資源配置網絡。
二是加快實施防洪提升行動,通過持續開展江河治理、加快完善防洪非工程體系、強化水庫群聯合調度著力提高治水防洪保安能力。以流域為單元,結合城市更新和舊城改造,系統推進長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治理,力爭中心城區防洪能力全面達到100年一遇標準。
三是加快完善農村供水保障體系,著力提升水利服務均等化水平。我市水利系統將持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“一改三提”,因地制宜推進農村供水規?;?,加大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,暢通農村供水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圍繞“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和城鄉區域發展差距顯著縮小”的目標,我市將堅持“建大、并中、減小”原則,構建“水源統籌、水量保障、水質安全”的城鄉供水一體化新格局。
四是加快復蘇河湖生態環境,著力提升水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。具體將通過構筑水生態安全格局、加強河湖生態空間管控、推進生態廊道建設來實現。通過科學實施水土流失工程治理,建立健全生態流量監測及預警機制,大力推進水美鄉村試點建設,持續開展三峽庫區綜合治理和消落區保護修復等措施,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需求。
來源:重慶日報
網絡招聘服務電話:
023-63782960
人力降本外包服務:
023-67701245